招生广告
您的位置:中国招生网首页 >> 名师指导 >> 详细信息

志愿填报:知己必知六大要素之高考考分是关键

2013/5/14 11:20:00 114招生网湖南站 【 】  

 中国114招生网 讯

 
  高考成绩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招生录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但在实际操作上,当考生在德(思想品德)、体(身体健康状况)方面条件基本相同时(这两项比较容易基本相同,下面将作具体介绍),择优录取就主要是看考生的高考成绩如何,即考分高低、多少了。于是也就出现了,当高考总分或招投总分相同时,需要靠相关科目成绩的高低来作取舍的情况。
  由于目前我国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着 猜分填报和估分填报这样两种方式,所以存在如何估算考生的高考考分的问题,而据分填报的考生(26个省市区)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一)猜分填报的考生如何估算高考分数?
  由于考生的成绩和排序位置常常会在接近高考前的几个月发生较大的变化,且离高考时间越近越贴近实际高考。这主要是因为考题的难易度和考生临考状态及临场发挥比较贴近。因此,高考前的3次或2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可以看成是考生的基本实力,考生可以通过计算这3次或2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来初步估算自己的高考成绩,再结合平时学习成绩进行调整,即可大体确定自己的高考分数。
  1.计算3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的方法。① 加权权数按分配(可根据当地实际对加权权数进行调整)。② 举例。如在某区组织的3次模拟考试中,某考生的模考分数分别为600分、610分,620分,其加权分为,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考生在相同难度下的高考成绩可能是609分。
  2.计算2次模拟考试的加权成绩的方法。① 加权权数按分配(可根据当地实际对加权权数进行调整)。② 举例。如在某区组织的2次模拟考试中,某考生的模考分数分别为600分、620分,其加权分为:
  那么就可以认为,该考生在相同难度下的高考成绩可能会是609分。
  3.计算得出的模拟考试加权成绩,如有必要,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如何修正?笔者认为,主要应考虑两点:① 这种区别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临场发挥正常还是失常造成的?等等。② 如果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变化比较大,就不能掉以轻心,而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4.在分析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以掂量自己的实力时,不仅要计算加权成绩,还要注意,这反映出考生成绩的稳定性,也是对考生是否适应高考这种考试形式的检验。不论模考的成绩如何,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考生高考时可能发挥出的水平。
  5.考生在运用加权法估算高考成绩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切不可生搬硬套。假如某些考生在某次模拟考时出现超常发挥或者是失常发挥,则要具体分析原因。(1)超常发挥的原因,(2)失常发挥的原因,具体增加多少,则应具体分析。
  (6)某些猜分填报的考生不一定非要计算模考加权成绩,可直接用模考成绩及其排序位置锁定相关院校,然后再作进一步分析。
  (二)估分填报的考生如何估算高考分数?
  1.准确估分的基本方法。
  在估分填报的3个省(自治区),高考一结束,考生就应及时将自己的解答比照参考答案进行自我评分。如何估算较为准确?一般认为:首先,拿到答案后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答卷,充分调动记忆,尽量避免回忆出现误差。同时,对不同科目要采用不同方法估分。……
  2.准确估分的特殊方法与技巧。  在估分时出现特殊情况怎么办呢?
  (1)一般来说,对同一道题的反应和解题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2)从而确定最高得分值和最低得分值,最终估分取其平均值。
  (3)模拟考试时自己的分数和平时学习成绩。
  (4)学生考后容易自我感觉不错,不自觉地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评价过高,估分时满打满算,不留余地。
  3.一般应估几次分?怎么估?
  估分时,有些考生仅估一次,这是不可取的。笔者建议大家至少要估三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这一次通常是由学校组织的估分);第二次是按从松估分,即估得稍微松一点,第三次是按从紧估分,即估得稍微紧一点。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计算出这3次估分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作为报志愿的依据;但还有许多考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选择地使用,即哪一次的估分较适合自己,就选择哪一次的估分报志愿。需要知道的是,从松估分与从紧估分对于考生填报平行志愿及选择专业是非常有用的。简言之,从紧估分可帮助考生选择保底院校及专业,从松估分可帮助考生选择心仪院校及专业。
  在自我估分基础上,还要估算自己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并力求接近准确。这方面的技巧将在第十章(分数排序定位法)中详细介绍。
  (三)怎样正确对待与利用考分?
  考分预估出来了、知道了,不是大功告成,还存在如何正确对待与利用考分的问题。
  1.高考录取与否全凭考分高低吗?
  许多考生和家长可能认为,高考录取与否全凭考分。这种“唯分数论”的想法是错误的。我国招生录取的基本政策(原则)是对考生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仅凭考分填报志愿,很可能功败垂成。这是因为,虽然高考考分在高考录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是考生的高考竞争实力中最关键、最重要并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它绝不是决定录取与否的唯一因素。举例来说,① 有2位考生考分相差10分,但那位低10分的考生因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非常优秀,可以加20分投档,如果同报一所学校,很有可能的是,获得加20分投档的考生被省招办投档到所报学校,而仅靠考分的考生则未能投档到所报学校;如果这2位考生同时被省招办投档到所报学校,可这所学校是“真加分”,那么同样很有可能的是,考分低的考生因获得20分加分被所报学校录取,而考分高的考生则很可能未被录取。② 有2位考生考分相差10分,一起被投档到所报学校,但考分低的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完全合格”,而考分高的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是“合格受限”,可他又恰恰填报了受限制的专业,这样一来,其结果肯定是考分高但健康状况合格受限的考生被退档;而考分低但健康状况完全合格的考生,如其他条件也符合学校要求,则肯定被录取。
  2.只看总分不知相对分数能报志愿吗?
  许多考生和家长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它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举例来说,2004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仅为474分,而2007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则为528分;2004年的600分可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2007年的600分则只可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595分)、中央财经大学(录取59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590分)等,很明显下降了几个档次(这里将一个批次中的学校分为若干个档次)。
  既然绝对总分不具有可比性,那么如何看相对分数,看什么相对分数呢?这里先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两线差”,即每年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由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已经综合考虑了本省(市、区)当年的招生计划总数、考生成绩、考生排位等因素,因此它的可比性非常强。同时,“两线差”也是判断考生相对位置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办法。在上例中,2012年在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线差是80分(575—495);中央财经大学的两线差是65分(560—49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线差是63分(558—495)。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北外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80分,中央财大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65分,对外经贸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63分。
  3.“两线差”只看一年行吗?
  看相对分数“两线差”,如果仅看一年,体现不了“两线差”的很强的可比作用,因为绝对总分在当年也是具有可比性的,只不过到了下一年问题才显现出来(当然,看其他数据也必须至少看三年)。举例来说,2003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13分,2004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90分,那么2003年河北省600分的考生,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外,其他全部可报;可是2004年该省600分的考生,就不是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而是第一批次中所有的名校、重点校,即录取分数稍高一点的学校全都不能报,能报的只是录取分数线在第一批次线附近的高校。如果假定甲校和乙校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以600分为校线,虽然绝对总分均是600分,但甲校2003年的两线差为87分,而乙校2004年的两线差为10分,区别一目了然。此为其一。其二,某一年的录取分数往往带有偶然性,而且有些高校在有的省市的录取存在着“大小年”或“三角年” (笔者自创的名词,详见超级预测篇第八章“两线差加修正值法”)的现象。所以仅凭一年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相对分数也是如此。其三,说看相对分数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还在于只看一年,根本看不出学校录取的任何变化,如果多看几年,就可以从中分析学校录取的变化或变化趋势,把握就会大得多。
  4.只看分数不看排序定位可以吗?
  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较多,无论哪一个因素、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条件都不能忽略。因此,仅仅关注高考总分和两线差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校是按照招生计划和进档考生的分数及志愿依次录取,直到录满为止,因此考生的高考成绩的排序比绝对的分数高低更有实际作用,比其高考分数更值得关注。因此,考生要了解自己准备报考学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的排序,再确定自己在所在省市的排序,在此基础上填报志愿。(具体办法请见本书超级预测篇中的第十章“分数排序定位法”)
 
推荐阅读:
 
院校推荐
欢迎考生家长进入院校推荐查询咨询各类院校,为考生准确填报院校录取志愿作准备
>>更多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招商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站点留言 | 行业网联盟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114招生网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湖南高考政策,湖南高校推荐,湖南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