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7/8 16:53:00
学院概况
汽车学院是北京吉利大学的品牌学院,也是北京吉利大学的名片和窗口,每年都敞开大门迎接来自国内外的莘莘学子。社会的广泛关注展示了汽车学院的魅力和青春活力,体现了国家的重视、关怀。
目前,学院拥有汽车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工程和汽车经济、贸易、营销、管理等方向的14个专业。教职员工120余人,在校学生4500余人,是一所文理兼收的综合性学院。2010年,学院引入德国IHK职业资格项目“汽车机电师”和“数控切削师”项目,与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专业对接,此项目的引进,是学院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举措。
学院风景宜人,自然环境和现代化设施和谐统一,绿茵环抱、湖水萦绕,有巍巍耸立的教学大楼,有宽敞明亮的实训工厂,更有现代化的实训设备。汽车构造、汽车电控、汽车检测、机器人、光机电一体化、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车辆虚拟性能仿真、数控加工、快速成型等40余个实训室和实训模块为莘莘学子搭建起成才的阶梯。如果你想成为汽车制造、汽车维修工程师,如果你想成为汽车职业经理人,如果你想成为机电工程师,如果你想成为卓越的产品设计人才,这里给你准备了所有的条件,欢迎你的加入。
学院秉承李书福董事长“学真本领,练硬功夫”的办学理念,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一方面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保证学生学到真本事;一方面加强实训建设,坚持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练硬功夫。学院还提供大量工厂企业带薪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到生产一线学习和锻炼。目前,学院建立了4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2009—2010年实现了提供平均每个学生2.75个实习岗位。学院还与吉利集团、北京、上海、宁波、济南、成都等地的汽车研究院和生产企业实行定向培养,带薪实习,定向就业。
学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合作,工业产品设计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每年选拔批量学生到杭州在岗培养。毕业后,在研究院就业,其中50%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学院教师可优先进入吉利企业博士后流动站,与研究院共同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不久的将来,学院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成立研究所或研究院,学院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生也将参与申请和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863”项目。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和道德培养,重视教学改革与创新。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学院教学和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07年,学院学生首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汽车知识竞赛即获第二名,与湖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列三甲;2008年学院学生代表队首次参加第二届(Honda)汽车节能竞技大赛中与国内众多名校同场竞技,获得“最佳设计奖”;2009年,学生设计制作的四辆汽车参加了“2009年北京国际电动汽车暨新能源展览会”,成为唯一入选参赛的高校代表队,凭借突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一举夺得展览会“最佳科技创新奖”;在2009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学院学生作品获北京赛区数字表现组特等奖,一、二等奖,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数字表现组一等奖;2010年,学生在“瑞萨MCU超级模型车大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学院也通过各种竞赛培养和选拔拔尖人才,保送到各大知名企业就业。
由于学生学业优异,每年主动来校招聘的单位和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大超过了毕业生人数。2009年,工业产品设计专业的13名学生被吉利汽车研究院录用;2011届毕业生,113名学生提前就业,其中神州租车录用45人,浙江吉利研究院录用40人,上海华普基地录用18人。如果你想有份好工作,就来这里学习吧!
秉承吉利集团的创新精神,汽车学院鼓励创新,鼓励发明创造。学院倡导的“四个一活动”(即:“提出一个创意,完成一件设计,制造一个产品,实现一个梦想”)会给你提供一个充分展示才能和想象力的空间。“四个一活动”是提倡进入汽车学院的学生都要积极参加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团学活动和竞赛活动,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走好人生第一步。丰富的活动使创业者、管理者和优秀的技术人员脱颖而出。你不想尝试和亲身体验这样的成才经历吗?
学院在承担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是国家紧缺汽车人才培训基地、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汽车人才交流中心培训基地、科技部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电气公开教学平台示范单位,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北京市高职示范性专业。在美丽的校园里,汽车学院为你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
北京吉利大学欢迎您,汽车学院欢迎您。
办学特色
学院秉承李书福董事长的“学真本领,练硬功夫”的办学理念,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创出一条独特的改革之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生产第一线服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了“培养人才对路,就业不难”的办学目标。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一是通过不断加强实验实训环境与设备建设、扩大产学研结合课程比例;二是与企业联合,给学生提供工厂企业顶岗实习和定岗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1、校企联合在岗培养高科技人才
2006年,16名工业产品设计专业大二学生被选派去吉利集团汽车研究院参加“校企联合培养CAE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教学改革项目。这些学生借助研究院的CAE平台边实践边学习,结合实践理解专业理论课,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掌握了CAD建模、有限元模型优化等技术,成为能够进行汽车薄板件冲压工程分析、汽车碰撞分析、汽车零部件结构分析和汽车动力学性能分析的骨干力量,同时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和文章。2009年6月,16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全部留任研究院工作。
此次教学改革,是1996年教育部颁发文件号召高等院校进行教学改革以来,本学院本科教育进行的一次最深刻的教学改革实验,北京市教委领导非常关注这次教学改革,把它列为北京市教学改革的国家资助项目,并将其推选为全国十大优秀教学案例。
2、实现“工程实践”教育
工程教育改革中,学院对电器工程、汽车服务、技术服务、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项目设计活动,成果显著。这项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高位刹车灯系统、会车灯光避让系统、智能刹车系统等都是学生工程实践课作品。
工业产品设计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产品设计和分析能力,良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水平不断提高,在国家和北京市各类大赛中,学院学生与名校学生同场竞技,脱颖而出,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证实了教学改革的成功。
3、校企联合定向培养学生
为加强汽车应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等专业的产学研,学院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带薪实习岗位,使学生能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学习一线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联合培养学生的成功教学案例基础上,学院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吸引众多企业进入到学校教育中来,根据企业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
中外合作项目——中德合作IHK职业资格证书项目
“IHK职业资格证书”是德国工商业联合会(Deutscher Industrie- und Handelskammertag,简称DIHK)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需求,研究开发的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资格证书。该证书不仅在德国境内和海外的德国企业具有通用性,同时也被欧美企业认可和接受。近几年,IHK职业资格证书也引进到我国,也开始得到了我国企业的关注和认可。
在北京市教委的指导下,2010年我校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行深入合作,开展“汽车机电师”、“数控切削师”IHK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分别与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IHK汽车机车师)、数控技术专业(IHK数控切削师)对接。此项目的引进,也是学院实现国际化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该项目采用“二元制”教学模式,学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培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参加实训,在生产一线接受培训,从分析加工零件的图纸开始,到编程序,再到加工操作,掌握整个流程。这样的培训可以培养出训练有素、综合能力和实用性强、直接为企业所用的职业人才,弥补过去学校与企业难以对接的尴尬。现已有奔驰等业内一线企业来院“预订”,希望结合企业需求定向培养高级人才,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学科带头人
赵福全,汽车学院名誉院长,现任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执行董事、同时兼任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浙江汽车工程学院院长。
赵院长1992年获日本广岛大学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任研究员,曾任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技术中心研究总监(Research Executive),2004年至2006年担任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经理及华晨宝马等五家公司的董事会董事。
赵福全博士作为主要作者在国际刊物和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五部,并获得2项美国专利。赵博士曾担任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燃料润滑油部门燃烧分会主席。现为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还担任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吉林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汽车学院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中国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内燃机学会专家技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2006年被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授予院士(Fellow)称号,2006年9月被收录于世界科学技术名人录(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王书义,汽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中国大功率柴油机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高级委员、北京诺维特机械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常务理事、《车用发动机》杂志编委、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被编入国家教育部重点人才库,《中国内燃机学报》特约审稿人和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约评审人。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版权所有 © 北京网库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湖南114招生网 –湖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湖南高考政策,湖南高校推荐,湖南自考成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胜古中路1号蓝宝商务大厦402 邮编:100029
电话:010-80788512 传真:010-80788512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24748号 技术支持:中国网库[
0]